创新“新黄岩人+文化礼堂”服务模式,搭建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

新黄岩人文化礼堂


近年来,台州市黄岩区文广新局积极探索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新途径、新方法,利用文化礼堂这一平台优势,开拓思路,创新思维,建立起一种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新模式。通过大力建设集技能培训、维权调解、老乡俱乐部“三位一体”的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,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打造一个覆盖广泛、形式多样、内涵丰富的文化平台,不仅有服务,还有文化,打造了一个在黄外来务工人员共有精神家园,帮助外他们更好地融入黄岩,共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。


01

实施背景


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黄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创业就业。“新黄岩人”已成为推动黄岩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。据统计,目前黄岩的外来务工人员有24万左右。如何给这些“新黄岩人”提供服务,使他们融入当地社会,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,始终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。而黄岩区北城街道长塘村所在的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就做了一次令人满意的尝试。


微信图片_20180921142458.jpg


台州市首个建成的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礼堂——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,位于台州市黄岩区北城街道长塘村,由安徽籍的务工人员牵头筹建,黄岩区委宣传部、区文广新局等部门批准成立。最初,创始人徐守魁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城郊结合部、工业园区、民工公寓,职工文化活动设施严重不足,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业余时间无处可去,少数外来务工人员还发生打架斗殴、酗酒滋事、赌博偷窃等违法案件,影响了社会治安和职工队伍的稳定。为此,在北城街道长塘村试点建设黄岩区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中心,为他们提供业余文化活动场所,2014年改名为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。文化礼堂建立后,深受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,园区内的职工下班后或到书屋看书,或到球场打球,或参加各类培训,生活丰富多彩。


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实行理事会负责制,努力实现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学习和自我约束。该文化礼堂还成立了多个志愿服务组织,开展文明传递、平安建设、文化科技普及和法制教育,为当地村民和“新黄岩人”提供公益文艺演出、电子阅览、图书借阅等服务,促进新老黄岩人的融合发展。




02

基本做法


目前,黄岩区北城街道的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已经初具规模。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,改变了外来务工人员“上班—吃饭—睡觉”的单一生活模式,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娱乐的场所,使他们在工作之余有书读、有歌唱、有舞跳、有球打、有网上,深受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和好评,也极大地促进了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区域社会治安的改善,成为黄岩区加强社会建设、创新社会管理的典型案例。


1F
“能人”挑头,搭建服务平台


“能人”是创业的领跑者,是服务平台的缔造者。要充分发挥“能人”的引领与带动作用,掀起服务群众的热潮。在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,就有这样一位“能人”!他就是徐守魁,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的主要发起者和负责人,曾获“最美新台州人”等荣誉称号。2009年10月,徐守魁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,租下黄岩区北城街道长塘村1000多平米的场地,组建起北城街道流动人口文化服务中心,免费对外开放,为外来民工搭建一个交流平台,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。8年来,协会名称从“北城街道流动人口文化服务中心”变成“‘新黄岩人’文化礼堂”,徐守魁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热情从未减退,用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,认认真真的人生态度,为流动人口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家园。



文化礼堂活动内容多、开放时间长、功能丰富,仅依靠几个“能人”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,还要有一支热心又有责任心的管理队伍。因此,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还通过志愿服务,组建团队,提升服务效果。区文广新局、区总工会等政府部门创新管理方法,牵头为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搭建平台,加大宣传,邀请志愿者参与管理服务,建立了志愿者服务队,由志愿者轮流担任管理员,实行民主参与、自治管理。协会志愿者自主管理活动设施,自主组织开展活动,很好地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主人意识和组织能力,有效地激发了“新黄岩人”实现自我价值、服务社会的公共精神,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和成就感。


2F
“搭台”唱戏,整合文化资源


文化礼堂建设是黄岩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大特色亮点,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走在全省前列。截止2016年底,全区已高标准建成119家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。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就是依托黄岩区的这种平台优势,在文化礼堂原有的宣传教育、文化传承、交流服务功能基础上,加上“新黄岩人”元素,使之成为具备一般农村文化礼堂基本功能的同时,还具有服务“新黄岩人”的特色功能。可以说,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就是搭了文化礼堂这一“戏台”,联袂唱出了兼顾服务当地群众与外来务工人员的一出“好戏”!



在平台的开发运用上,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创新服务模式,根据农民工实际需要来设置服务项目,同时又注重差异化需求,照顾到特殊群体的文化需要。在抓好日常服务的基础上,注重节庆活动与常态服务相结合,利用传统节日,筹划举办各类小型农民工文艺演出、展演专场;组建“新黄岩人”文化艺术团,坚持各地文化巡演;举办首届“新黄岩人”文化艺术节,春节期间举办慈善年夜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相亲大会;每年暑期,针对外来民工子弟,文化礼堂与相关政府机构、高校开展共建,打造“小候鸟”托养班,文化阳光工程、春暖行动等平台,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课业辅导、免费文艺培训等系统化教育服务;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,将维权、调解、技能培训和劳务介绍、爱心超市、敬老助困等内容结合起来,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处理劳资纠纷、工伤事故、意外伤害等事件。文化礼堂每年都要处理至少二三十起维权案件。真正践行“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凝聚力量、传播文明;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学习”主旨,走出了一条服务外来务工人员的新路子。


3F
“新老”兼顾,促进文化融合


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通过爱心互助行动,改变传统“打工仔”刻板印象,向“老”黄岩人展示了自身全新形象,促进相互了解与交融。例如,2014年5月,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又组织成立了“新黄岩人”义工协会,成为文化礼堂的的一大特色亮点。多年来,协会动员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加入公益组织,带动大家定期去辖区内的敬老院看望老人,帮助打扫房间卫生;经常去社区清扫垃圾,帮助创建卫生文明城市;去火车站、汽车站等公共场所维持公共秩序;据统计,2016年“新黄岩人”义工协会总共组织大小公益活动93次,共有288名义工参加各类公益活动1300余人次,活动服务时间超过4000小时。这些活动有效展示了“新黄岩人”的良好形象,增进了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的相互了解。


此外,在文化礼堂自身建设上,做到兼顾双方。文化礼堂的各项服务和各种文化活动,都向当地村民开放。文化礼堂还成立多个志愿者服务组织,开展文明传递、平安建设、文化科技普及和法治教育,为当地村民和“新黄岩人”提供公益文艺演出、电子阅览、图书借阅等服务,同享一片蓝天,共建一个家园,尽可能地照顾本土的“老”黄岩人与外来的“新”黄岩人的共同需求,真正做到“新老”兼顾,不分彼此,融合发展。


4F
“内外”齐发,提供发展合力


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、长期性的系统工程,政府部门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,二者的支持缺一不可。因此,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成以后,在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人才队伍培育等方面多措并举,“内引外育”齐下功夫,激发内在运行活力,合力确保文化礼堂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和长效化坚持。


在“内”育上,区文广新局积极争取多方支持,把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纳入黄岩区文化发展总规划中,统筹建设、合力推进。最初,文化礼堂就是在区委宣传部、区文广新局等部门给予业务指导和相应的资金支持下成立的。截至目前,区总工会、文广新局、流动人口管理局、民政局、司法局、妇联、文化馆等10几个政府部门前后总计100余次给予相关领域的业务指导,并在对口的自愿者文化服务中给予资金补助。


在“外”引上,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,推进文化礼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长效化。不断拓宽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礼堂建设的渠道,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、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格局。完善社会捐赠激励机制。通过表彰冠名、业务培训、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方和赞助方,引导各种社会力量以不同形式捐赠或赞助文化礼堂的各种活动。例如2016年1月举办的“新黄岩人”慈善年夜饭活动,就是由微信群“黄岩K商家联盟”发起赞助。此外,文化礼堂还整合民间力量资源,民间文化机构帮助承办各种活动、提供咨询等工作。


03

主要成效与经验总结


目前,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总结了一些经验。下一步,要做好推广和提升,贴近需求,整合资源,在齐抓共管上形成合力;整合各有关部门的优势和资源,会聚政府、企业、社区和社团的力量,全线推进,使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达到一个新高度。



1F
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


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,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学习教育、休闲娱乐、体育健身的场所,较好地解决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单调乏味,工余时间无所事事的问题,有效改变了外来务工人员“上班—吃饭—睡觉”的单一生活模式,凸显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,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,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辖区社会治安的明显好转,得到当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欢迎。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,也体现了黄岩精致和谐、大气开放的城市精神,体现了“新”、“老”黄岩人逐步同城同待遇的目标追求,促进了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黄岩,增进了外来务工人员对第二故乡的归属感、认同感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。


2F
实现了运行模式的创新


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创建的运行模式,场地因地制宜,形式不拘一格。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工作,充分利用社会资源,形成富有特色、可复制推广的创建模式,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。在运行机制的创新方面,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一直以来由区委宣传部、区文广新局、区总工会等十几家单位共同协作,确立了“合力培育、共同扶持”的工作原则。多家单位明确分工,建立沟通机制,定期调研,指导促进“新黄岩人”文化家礼堂发展。


3F
丰富了群众的业务生活


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作为文化活动的场所,打破了活动场所被动接纳活动人员的局限。全区各级文化单位主动送文化、送演出、送电影、送培训、送讲座进文化礼堂。区文广新局、卫生局、总工会等部门也依托文化礼堂,开展各类活动,送演出、送健康、送展览进礼堂,服务外来务工人员,让文化礼堂成为了既是活动的平台,又具有活动的载体作用。同时,文化礼堂实现了工作内容的创新。文化礼堂集书屋、学校、俱乐部于一身,服务内容涵盖了文体活动、讲座培训、技能提升、助困维权等,以文化礼堂为平台,提供多元服务内容,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的学习、文化、娱乐阵地。




4F
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方法


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模式,寓服务于管理、以服务促和谐,不仅要建好文化礼堂,更要管好、用好文化礼堂。“新黄岩人”文化礼堂“建、管、用”并举,坚持做到多管多用,有效提高文化礼堂利用率。文化礼堂理事会积极选拔、配备当地的专职人员来组织实施文化礼堂日常活动的开展,认真处理好“建设”和“管理”的关系,形成责任明确、使用规范、富有效率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,切实提升文化礼堂资源的利用效率;整合场地资源,采取“一堂多能、一室多用”的原则。


在“用”上做文章,扩展文化礼堂的功能。此外,2016年,文化礼堂牵头成立“新黄岩人”义工协会,引入志愿服务概念,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。志愿者轮流担任管理员,实行民主参与、自治管理。在政府的指导下,自主管理活动设施、组织开展活动、培训文艺骨干,锻炼和培养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组织能力,有效地激发了“新黄岩人”实现自我价值、服务社会的公共精神。



qrcode_for_gh_f5cf768ad424_344.jpg

新黄岩人文化礼堂

有趣的灵魂在等你

长按扫码可关注


扫一扫
浏览更方便

系统使用到期通知

当前系统使用已到期,请联系:
系统技术支持公司网站
进行系统续费,欢迎继续使用我们的系统^_^